中国动物网 - 动物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T.biz | 商业搜索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信息来源:dongwu.biz   时间: 2021-01-14  浏览次数:18

穿山甲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它是唯一长有大型护甲形鳞片的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真兽纲中的鳞甲目,而鳞甲目中也只有穿山甲这一种动物,归类为鳞甲目中的穿山甲科穿山甲属,因此不仅是在动物数量上属于稀有的濒危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中也是非常独特和稀有。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穿山甲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南亚地区,非洲南部有少量分布,我国的主要穿山甲品种为中华穿山甲(鲮鲤),其体形狭长,四肢粗短,尾扁平,背面略隆起,体表被角质鳞甲,嘴巴又尖又长,没有牙齿,但舌头又细又长,善于从蚂蚁洞中捉蚂蚁吃。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穿山甲被认为是最擅长打洞的动物之一,它的前爪很长,很快就能在地上钻出一个洞来,它最喜欢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中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带。它是动物中的建筑大师,其洞穴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做出改变,而且也常会有多个洞穴。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比如在夏天的时候,它会把洞穴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通常不会让雨水流进来,而且洞穴比较短小,通常都只有一米左右,其结构也比较简单,这样的洞穴常被人们叫做夏洞。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冬季的时候,穿山甲会把洞穴建造在背风向阳又地势较低的地方,这种洞穴通常会造得很深,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弯弯曲曲长达10余米,并且连接几个白蚁的巢穴,这是穿山甲的“粮仓”,洞穴中还有穿山甲的“卧室”,里面很宽敞,它睡觉的地方会铺上皮毛和杂草,十分暖和,洞穴也会有多个出口,一为方便逃避危险,一为通风换气。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白蚁被认为是农林和畜牧业害虫,但是穿山甲却是白蚁的天敌,一只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00万只白蚁蚂蚁等,有时甚至一次能吃掉一斤左右的白蚁,一只穿山甲就可以有效控制350亩左右森林不被白蚁侵害,因此有森林卫士之称。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由于野生穿山甲数量稀少,我国是禁止私人捕杀和食用穿山甲的。但是即便如此,野生穿山甲在我国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据人民网等媒体报道,目前除在我国台湾地区有2万只左右的中华穿山甲外,我国其他地区均未见或仅见零星个体存在。因此有生物学家认为可以判定中华穿山甲种群在我国大陆地区已呈功能性灭绝状态。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在6月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称绿会)甚至宣布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功能性灭绝”。然而国家林业局在上世纪末进行的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中华穿山甲数量约有6万头左右,2008年数量约为25100-49450只之间。但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在2018年初发布的数据,中华穿山甲在过去20年里数量减少了90%,而如今中华穿山甲被定义为功能性灭绝,说明其数量顶多只有几百只了。

唯一长鳞片的哺乳动物,每只每年能除700万白蚁,已到灭绝境地

但是穿山甲目前在中国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多年来也有相关人士在不断推动穿山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不过如果其已经真处于功能性灭绝的境地的话,即便是一级保护措施,也很难使得野生中华穿山甲恢复数量了,或许需要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该品种,并以养殖和建立野生中华穿山甲保护地的方法来恢复数量,但这样是需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动物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