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朋友们的眼中
人类到底有多少种身份
是“专属保镖”还是“奶爸奶妈”?
这些默默付出的饲养员们
又有怎样令人称奇的“十八般武艺”?
今天18点档
《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带你了解
人和动物之间
最特别的相处模式
野生动物们的“专属保镖”
居然各个拥有“十八般武艺”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常年穿梭在密林之中
奔走在守护野生动物的第一线
他们便是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
更是野生动物们的“专属保镖”
在广西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
就有一位白头叶猴的“专属保镖”
吴世军
他在保护区已经工作了11年
常年巡山找猴的他
练就出了专属绝技
“千里眼”和“顺风耳”
能够“瞬间锁定”猴子的准确方位

巡护员蔡芝洪守护了长臂猿二十多年
与长臂猿长时间的相处
让他不仅可以走进长臂猿五米范围内
他甚至还学会了“猿语”
可以通过声音和长臂猿“互动交流”

身处保护野生动物的第一线
他们常常“与世隔绝”过着荒野人生
但是他们对野生动物的热爱足以胜过一切
“我工作到什么时候
我就守护它们到什么时候”
除了上述这些“特技”
巡护员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呢?
今天18点《动物来啦》为你揭晓答案
当“金牌月嫂”、变身“奶妈奶爸”
动物饲养员也要身兼数职
你以为动物园里饲养员的工作
只是给动物们投喂食物吗?
饲养员的工作可不简单
他们是动物们最亲密贴心的伙伴
尤其在动物生产生育时
饲养员不仅会全程守护
更是变身“金牌月嫂”
做起了动物“产后护理”

饲养员沈殿永为了安抚生产不久的白犀
每天都会给白犀提供按摩服务
甚至还在后院种起了菜
这样白犀妈妈和宝宝就能在冬天
吃上最新鲜的蔬菜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神树坪基地的大熊猫饲养员
李凤
则化身成了大熊猫“奶妈”
每天照顾一群调皮的“小团子们”
但是她的工作可不是简单的“撸熊猫”
“熊猫幼儿园”也分为大、中、小班
每个班的食物硬度和需求都不一样
她需要根据熊猫宝宝的年龄进行分配
而且常有调皮的熊猫宝宝
它们有的在吃饭时间不好好吃饭
非要爬树看风景
有的则是吃饭的时候
抢其他熊猫的笋笋
简直让“奶妈”操碎了心

更是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照顾着小黑猩猩
早上起床帮它洗脸、换尿布、做早餐

饲养员从来都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是他们的默默坚守和用心守护
才有了动物们的茁壮成长
那么,照顾动物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今天18点《动物来啦》
带你一起了解
变身“树桩阿姨”、“熊猫人”
他们为何穿上“伪装”保护动物?
他们是动物最亲密的朋友
可是却常常穿上“伪装”
不以真面目示人
周蕾
是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
猛禽康复师
在猛禽面前
她的身份常常是
“树桩阿姨”和“金雕妈妈”

会本能地把眼前看到的人或者物
当作自己的妈妈
并产生依赖
长此以往就会丧失野性
无法回归自然
这也叫做“印随行为”
为了避免此类现象
康复师们都会乔装打扮
照顾、喂养受伤的幼鸟
除了猛禽幼年
正在进行野化训练的熊猫宝宝们
也需要“特殊对待”
饲养员们为了熊猫适应野外环境
要从形象、气味等多方面接近大熊猫
为此,饲养员要换上熊猫服
还要在身上喷上大熊猫尿液
让大熊猫们减少对人类的依赖
更好地回归野外

保护着可爱的动物们
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守护着自然的健康
今天18点档
《正大综艺·动物来啦》
向默默付出的动物保护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