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网 - 动物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可汗求娶大唐公主,李世民要四种动物做彩礼,可汗咬牙凑齐后亡国
P.biz | 商业搜索

可汗求娶大唐公主,李世民要四种动物做彩礼,可汗咬牙凑齐后亡国

信息来源:dongwu.biz   时间: 2024-10-26  浏览次数:57

  自古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在中原大地上,历史变迁,朝代更迭,英雄层出不穷,盛世经久不衰。

  

  唐朝是世界人民公认的中国鼎盛时期,而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更是让中华文明享誉世界,但即使是唐朝如此强大的朝代,都有着来自周边部落或少数民族的威胁。

  薛延陀汗国的夷男可汗和唐太宗之间就发生过一件令人震惊的故事。

  薛延陀来历

  在唐朝盛世之前,中原大地上有着一段隋朝的短暂历史,那时的隋朝周边承受着来自少数民族的威胁,内部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而四分五裂,内忧外患。

  那时的少数民族中,以匈奴为首建立的政权统治着大漠的一切,而在习惯生活在大漠地区的匈奴人中,薛延陀有着极为强大的势力。

  薛延陀原本并非国家,而是匈奴别种铁勒的一部,最初与薛族杂居,后来又灭掉并吞并了延陀族,因此被称为“薛延陀”。

  

  薛延陀汗国的夷男可汗和唐太宗之间的故事发生在大唐贞观初年。

  那时的薛延陀首领夷男因匈奴内部的斗争而率领7万帐归附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

  但在其后,颉利可汗与唐朝发生了流血冲突,被拥有雄图大志的唐太宗击败,其部全部归属唐朝,薛延陀的夷男也率部归降唐朝,并在唐朝的政策引导下在郁督军山建立了薛延陀汗国。

  在贞观二年时,处于大漠的西突厥突然产生内乱,薛延陀的夷男也在错乱纷杂的形势中趁机率部重返漠北的鄂尔浑河流域,并暂时依附于颉利可汗。

  此时的东突厥依然有着强大的势力,但统治者处罗可汗统治残暴,他对那时称为铁勒诸部的匈奴人进行了残忍的诛杀,引起了属下和一部分部落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各部落的武力反叛。

  薛延陀联合附近九姓铁勒,以及回纥等强大部族进行反抗,突厥北部的铁勒诸部对夷男表示拥护,共推他为首领,从而开创了匈奴族人的另一段历史。

两国建立联系

  薛延陀首领夷男在大漠势力进行规整和统一后,集中了较为强大的人力物力,对当时稳定不久的唐朝产生了威胁。

  唐太宗为安抚少数民族,为唐朝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贞观三年,下诏封薛延陀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

  夷男考虑到两国的形势,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所以接受册封,遣使觐见,夷男在唐都居住了一年。

  在这期间夷男感受到了唐朝的盛世与平和,期望可以拥有这样美好的愿景。

  因此次年,夷男可汗在返回薛延陀汗国后接受唐朝建议,一同联合回纥,在唐朝的帮助下攻打东突厥,立牙帐于郁督军山,陈兵20万,建立薛延陀汗国。

  

  此战之后,大漠最大的势力被灭,匈奴各部族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而在此战中出力最多的薛延陀汗国强势崛起,大有成为下一个东突厥的意思。

  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维系的是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刚刚开启盛世的唐朝不能让薛延陀汗国成为下一个东突厥,从而威胁到唐朝的统治。

  唐太宗李世民也绝不想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于是,在种种形势下,贞观十三年,唐太宗立颉利可汗的族人李思摩为可汗,建牙帐于河(套)南。

  此举的真实目的是利用权衡之术,培养一个与薛延陀汗国势均力敌的劲敌,二者相互监督,减少薛延陀汗国无限发展的机会,坐山观虎斗,将大漠少数民族的威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但在国家争斗之间能够保存实力,从逆境中崛起的夷男可汗并不是绣花枕头,相反,他是战争天才,能在恰当的时机,使薛延陀汗国在夹缝中生存,并征得属于自己的利益。

  唐太宗对于薛延陀汗国的怀疑和试探引起了夷男可汗的警惕,而李思摩可汗的崛起,使薛延陀汗国有了巨大的危机。

  

  在此种情形下,夷男可汗当机立断,在唐太宗封泰山之际,派出命长子大度设率回纥等部追击李思摩,在追击过程中二者你来我往,争斗不休,直抵长城。

  若是这一次追击成功,薛延陀汗国不仅能够除掉劲敌东突厥,说不定还能一统大漠,形成与唐朝抗争的强大势力,但不巧的事情恰恰在此时发生了。

  两国关系恶化

  唐将李绩大军奉命坚守长城区域,盘踞在山西北部,正巧遇到了正在追击李思摩的大度设军队。

  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由于事前准备不够充分,大度设的军队在山西朔州与唐将李绩大军交战时大败而归,几乎全军覆没。

  夷男可汗知道此事,勃然大怒,但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只能向唐太宗请罪。

  

  于是次年,夷男可汗遣使入唐,献马3000匹,以诚恳的态度向唐朝求娶公主,愿结两姓之好,共创大漠与大唐的和平盛世。

  但唐太宗在得知夷男可汗妄图杀害李思摩的事情后,对夷男可汗只有愤怒,这种出尔反尔的小人并不适合作为合作伙伴,因此并不想将公主嫁给他。

  但夷男可汗态度谦卑,为了两国长久的和平唐太宗只能答应这个请求,但为了刁难做错事的夷男可汗,唐太宗提出只有献上4种动物做为彩礼,才可以将公主嫁给他。

  计谋机智灭敌

  夷男可汗听闻唐太宗的要求,认为此等机会来之不易,要好好把握,因此下令举全国之力凑齐唐太宗想要的聘礼。

  这批聘礼的种类并不难办,但令人震惊的是唐太宗要求的聘礼数量,作为一个自古游移在大漠的民族,匈奴人身强力壮,但资源匮乏。

  

  此次唐太宗要求5万匹马,牛和骆驼共计万头,和10万只羊对于薛延陀汗国来说,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若是强行凑齐,恐怕要大伤元气。

  为了求得李世民的原谅,夷男可汗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牲畜,在付出极大代价的情况下终于凑齐了唐太宗索要的聘礼。

  但要将如此数目庞大的牲畜运送至唐朝,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无奈,天公不作美,在牲畜进入中原的路途中,遭受了极端的恶劣天气和水土不服,许多牲畜病死。

  等到达唐都时,牲畜的数量已经远远低于唐太宗所要求的数量,而唐朝恰好并不想将公主嫁给不知何时会反目成仇的夷男可汗,因此以牲畜数量不满足要求为由,拒绝了夷男可汗的求娶。

  夷男可汗只能返回薛延陀汗国,但薛延陀汗国在此次的事件中被强行征收牲畜,元气大伤,在数年之后内忧外患中销声匿迹。

  唐太宗用计谋不费吹灰之力灭掉了敌对的国家,同时不为一时的利益将公主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样优异的计策被后人传颂许久,也成为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动者之一,流芳百世。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动物网证实,仅供您参考